2024年5月,菏泽南站的广场迎来了人潮涌动,游客与网红蜂拥而至,所有人都为了聆听一位名叫郭有才的年轻人演唱《诺言》而聚集。他那复古风的沙哑嗓音,迅速在短视频平台掀起热潮个人配资炒股杠杆,吸引了无数人追随,粉丝量暴涨,从几十万飙升至千万之多,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一度突破百万大关。菏泽也因此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地。
然而,好景不长,几个月后,关于郭有才的质疑声、版权纠纷和人设争议接连而至。曾经的流量王者瞬间从巅峰跌落,直播间的观众人数也跌至十几万。如今,郭有才的生活回归平静,他依然守着烧烤摊,偶尔开播,试图在流量的余波中重新站稳脚跟。他的经历成了网络生态下关于梦想与现实碰撞的一个生动写照。
郭有才出生于1999年,来自山东菏泽,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。母亲早逝,父亲再婚后,他便跟随姥姥和三姨一起生活。童年时,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,尤其喜欢通过老式收音机听邓丽君和费翔的歌,逐渐培养了对音乐的热爱。13岁那年,他辍学后便开始打工,做过汽修工,也在洗浴中心担任迎宾,尽管生活艰难,但他始终未放弃对音乐的追求。
展开剩余75%2020年,郭有才和女友苏畅在菏泽南站附近开了一个烧烤摊,晚上则用直播唱歌来吸引观众。虽然那时的他并未获得太多关注,但凭借复古的外形和怀旧歌曲,逐渐积累了一些观众。
到了2023年,郭有才注册了山东郭中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,试图通过视频制作和推广创业。然而,这项生意并未如愿成功,公司在2024年4月注销,经营状况并不理想。到那时,他的直播间粉丝不过二十多万,收入仅够维持生计。
但命运在2024年5月迎来了转机。当时,他翻唱的《诺言》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,复古西装、大背头以及沙哑嗓音触动了许多人心中关于怀旧的情感,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。两周内,粉丝数量从19万激增至1000万,直播间在线人数也从几千人飙升至百万,特效礼物满屏而来。据传,他的一场直播打赏收入甚至高达百万。
菏泽南站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旅游热点,每日的客流量达到了98万人次。为了应对这种人潮,当地政府加紧修路并加装公厕,志愿者们免费发水,城管也忙碌了一整天。郭有才因此成为了菏泽市的文化旅游推荐官,商演邀约不断,品牌代言也随之而来。他从街头的烧烤摊走到了聚光灯下,成了“草根逆袭”的典范,激励了无数普通人。
然而,随着流量的飙升,郭有才的成功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。5月中旬,网友发现他曾注册的公司,以及300万元的注册资本和公司注销的时间点,引发了关于其“草根”人设的质疑,许多人开始怀疑这背后是否有炒作的成分。紧接着,他在直播中随口说的一句话被解读为“鼓吹不劳而获”,引发了网友的批评。
更严重的是,歌曲《诺言》是他翻唱的,而他并未获得原作者的授权,导致版权问题爆发。原作者公开指责郭有才未经授权通过直播盈利,律师也指出这属于侵权行为,需要支付版权费用。随着这些质疑接踵而至,郭有才的形象开始受到严重损害,粉丝数量迅速流失,直播间的热度也急剧下降,最终从百万降至几十万。
5月20日,菏泽南站因中高考暂停了文娱活动,郭有才的直播舞台被拆除,广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与此同时,自媒体爆料称北大曾邀请郭有才深造,招生老师“于一凡”也与他取得了联系。这则消息迅速登上了热搜,尽管北大很快辟谣,称查无此人,但这一谣言极大地损害了郭有才的公信力,网友纷纷嘲讽他“连北大都敢编”。
尽管郭有才尝试澄清,但观众已不再买账。6月初,他转向了带货业务,出售袜子、T恤等商品,然而由于人设崩塌,信任危机使得销售成绩远远低于预期。失望的粉丝纷纷离开,郭有才从“草根偶像”沦为普通的带货主播。
他的烧烤摊搬到了新址,占地十亩,但生意却冷清,仅剩下老顾客的光顾。2024年7月,郭有才开启了全国巡演,遍及26个城市,从县城广场到三线城市的商场,观众大多是本地居民,收入也仅能维持基本开销。8月,他回到菏泽,继续守着烧烤摊,晚上直播唱歌,在线人数稳定在15万至20万之间,但礼物收入远远低于巅峰时期。
到了12月,他与另一位网红“晓华”联动,在理发店直播试图制造话题,然而人气依旧未能起色。2025年3月,菏泽南站的游客早已散去,站牌在风吹日晒下褪色。郭有才的直播间仍在开着,背景是堆满货物的房间,销售额低迷,收入勉强维持生计。
到了2025年7月,郭有才的生活彻底回归平凡。与苏畅一起经营烧烤摊,晚上偶尔开播唱歌或卖些小商品,在线人数只有几千,弹幕稀疏,偶尔还能看到一些老粉丝的留言鼓励。他的故事也渐渐淡出了网络的视野,菏泽南站的热潮也成了人们的回忆。
有人说,郭有才是流量时代的幸运儿,抓住了短视频的风口;也有人说,他不过是流量的受害者,被算法推向巅峰,却又很快被抛弃。
发布于:山东省